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半夏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法半夏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法半夏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法半夏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法半夏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还有治疗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胸膈胀满、呕吐反胃、梅核气等病症的作用。法半夏是半夏用石灰、甘草炮制加工后得到的中药。生半夏经石灰处理后,有刺激毒性的草酸钙针晶复合物含量降低至不引起刺激性的水平。目前,法半夏主要用于治疗寒痰、湿痰,因为法半夏在炮制过程中加入甘草,所以还增加了调理脾胃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法半夏具有镇咳、镇吐等作用。最后,法半夏应注意避免与乌头类药材一起使用。
本内容由中日友好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赫军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农村常见的半夏草,半夏根有什么药用价值?
农村常见的半夏草,又叫做守田、蝎子草、麻芋果等。它的地下块茎即为中药材半夏,是传统中医祛痰湿的要药。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半夏的药用部位是根,以为地下挖出来的就是根。其实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半夏,作为药用的是它埋在地下的块茎,而不是根。植物长在地下的并不全是根,也有地下茎。茎与根最大的区别在于,茎是有节有髓的,大家有时间可以挖出来研究研究。
半夏这个名字,非常有季节感。关于它的得名,古今的观点是有争议的。唐代的颜师古在《急就篇注》中说:“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这个观点认为,半夏之名是来源于植物发芽的季节。
不过,现代植物学家普遍倾向于认为,半夏之名是来源于其采收季节。由于它的采收通常在夏天过半时,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通俗好记的名字——半夏。
中药里还有不少药名与季节有关,比如夏天采收的夏枯草、春末夏初出苗后即采挖的夏天无、冬天地冻前采收的款冬花等等。这样的取名,在知晓药名的同时也记住了药材的采收季节,令人印象深刻。
半夏在我国古代民间,有“婆婆药”之称。据传古代有个小家庭,丈夫常外出,婆婆不喜欢温顺的媳妇,抱怨颇多。邻居看不过眼,教小媳妇在婆婆的饭食中加了半夏,老人吃后也无其他不适,只是说不出话来,无法抱怨小媳妇了。这“婆婆药”吃了说不出话,如何解?吃点生姜,声音就回来了,生姜能解半夏毒。当然,这仅是个消遣娱乐大家的故事,千万不可效仿!
半夏的毒性表现为对黏膜的强烈刺激作用,可导致剧烈的呕吐。研究表明,生姜汁及生姜中的姜辣素类成分可明显抑制半夏导致的炎症反应,缓解其毒性。临床上,半夏常以其炮制品,如姜半夏、法半夏等的形式入药。在使用生品时,应特别注意配伍和用量。
对于半夏的功效作用,我国药典描述如下。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缓解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用缓解痈肿痰核。
感谢邀请,【金水农家】为您解答。
半夏根可是一种好东西,它最主要的药用功能就是止咳平喘、润肺暖胃、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另外,还有治疗慢性肾炎和肺炎的功能。因而,在医学上有着广泛的用途和极高的使用价值,是其它药物难以代替的一味中草药。
野生半夏草在农村虽然比较常见,但是很多的年轻朋友就不一定认识它了。今天,金水农家就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我对它的认识:
一、农村常见的野生半夏草是一种胡颓子科植物,主要生长在土壤肥沃的田间地头。
半夏草的外形比较独特,在夏季雨水丰润的季节,埋在土壤里面的半夏块茎便会迅速地发芽、向外生长。小芽长大2一3公分时,便会打开顶部的三个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和水分,再通过它光滑的茎杆来供给土壤里的块茎生长。
半夏草都是只生长三个叶片,茎杆中部不分叉,而且都是一苗生长一个块茎。它的块茎不大,形同刚结出来的小土豆,外面包着一层厚厚的皮,圆圆的、比较光滑。
二、中医里对半夏的使用,主要的就是对半夏块茎的使用。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法半夏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法半夏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