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 ,就是关于什么是虚脉迟症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什么是虚脉迟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采用当今最高级的传感器配套最先进硬件设施,能够区分脉象吗?
其实硬件设备无所谓最高级最先进,根据应用场景能找到最合适的就行。问题里的描述我的认知就是要搭建一个分类器 ,用专家系统也好,用机器学习也好,根据传感器等捕捉的脉搏特征 ,对病患的脉象进行分类,落到27种传统定义的脉象里。
这里最难的其实是如何定义脉搏特征,即如何把传统记载里的脉象描述以及医生搭脉的感觉转化成可测量的具体的指标。毕竟我们的老祖宗都是文邹邹的 ,写出来的脉象描述定性的多于定量的 。随便找一个脉象的例子(摘自网上):
芤脉: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脉经》中空外实 ,状如慈葱。
体状诗:芤形浮大软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相类诗: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芤更带弦名曰革 ,芤为失血革血虚 。
主病诗:寸芤失血病心忡,关里逢芤呕吐红。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以上对于脉象的体状描述里就有很多需要定义和量化的点 ,比如怎么算"浮大"?怎么算“软如葱”?哪里算“中央 ”?怎么算“中央空”?哪里算“旁边”?怎么算“旁实”?
还有测量的方式是怎么样的?是测瞬时值?还是持续测量多久?如果是后者那么是取平均值还是极端值?中医里讲其实人体在一天不同时间里的经络走势和脉象都会有所差异,那么什么时候测脉象比较合理呢?
解决了测量对象、测量时间,再考虑测量手段也不迟哦~
如果真能搭这么套系统来验证咱们中医这个“人类之瑰宝 ” ,我还是挺期待的 。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什么是虚脉迟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什么是虚脉迟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